第812章 天下汹汹徒为你我而已,愿与将军会猎许昌(1/2)

刘备定好了五州并进的伐曹方略后,各路将领便陆续进入了战前的冲刺筹备阶段。

从二月初开始,外镇诸将纷纷离开雒阳,踏上回各自防区的归途。

因为距离远近的不同,快的二月中旬就回到了防区。最慢的三月初才调遣完毕,随后进入备战,各种作战物资也都开始往前线出击基地运输、囤积。

整个过程可谓无事发生,主要是曹操那边也忙于进一步深入落实土地分配、在关东五州全面推广屯田、组织春耕。期间也遇到了些地主豪强的零星反抗,曹操确实自顾不暇。

但曹操也没别的选择,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土地和人口都弱于刘备的情况下,曹操必须确保所有的民力得到充分发挥。

尽量让所有关东百姓都尽其所能,能种多少田就种多少田。

另外,因为农业人口都被压榨到了一个非常努力的状态,曹操觉得他的军粮还是非常有保障的,这就可以挤出更多人力征兵。

曹操也知道刘备今年有极高概率会进攻,这一点本身没什么可怀疑的。

他唯一不确定的,只是刘备的具体出击时间、是否会给关东百姓安稳春耕的机会——

这个问题,曹操在和荀彧、郭嘉讨论之后,达成了一致看法:那就是,刘备是否会让关东百姓安稳春耕,这得看刘备的心态。

如果刘备狂妄自大一点,觉得今年一年之内就能消灭曹操,或者至少是攫取曹操辖下数州肥沃之地,那么他很有可能放任关东百姓好好春耕。

道理也很容易理解,这说明刘备已经把曹操种田的那些成果,视为他自己的收获了嘛,觉得曹操种的田都是为他种的,那干嘛还阻挠曹操好好种?

另一种可能性,如果刘备很稳很低调,没有漂,那他反而有可能破坏关东五州的春耕秋收,那说明刘备没把握今年就拿下大片领土。只是想花一年时间消耗曹操的国力和有生力量,寻求战争潜力的进一步加剧倾斜。

这种做法,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当然东汉之前可能没有特别有名的例子。但如果是站在上帝视角的后世看官,就绝对不会对这种操作陌生——

历史上,后来隋灭南陈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那是因为陈有长江之险,而且直接就顶在两国对峙的最前线,隋觉得不先疲敌、削弱陈的国力,第一波强攻可能就会受挫。

所以隋朝在每年粮食耕作的重要时间节点,佯攻骚扰陈的前沿各郡,让陈连续数年种不好田、粮食歉收。等陈府库衰竭、兵源流散之后,才发动的最后灭国总攻。

隋疲陈的案例如今虽然还没发生,但荀彧和郭嘉的智商都是顶尖,这些推演还是想得到的。所以他们也给了曹操两份预案,让曹操在判断出刘备心态后,分别对应、防守。

……

不过,不管刘备最终具体如何选择,曹操方面有一些基本应对可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

为了应付刘备的威胁,曹操亲自坐镇兖州,并且在豫州前线设置了重兵,还把总预备队放在兖-豫之交,一旦发现豫州有入侵,就会亲自全力支援。

同时,曹操分夏侯渊镇守冀州,分曹仁镇守淮南,把曹家和夏侯家宗室将领里最强最能打的心腹派出去,分别顶住南北两侧压力。

其余诸将分配不一而足,

河北那儿还有张郃等袁家降将,包括马延、张顗、阴夔、尹楷、韩范、梁歧,可谓武将众多(虽然都是一堆大众脸)。

由程昱给夏侯渊提供参谋,而韩融、李孚这些袁绍那儿投降过来的文官谋士,以及部分邺城归顺来的文官,如杨修,则实际权力地位更低,只能给程昱打下手。

淮南这边,曹仁手下还有李典、韩浩、吕虔、许定、刘勋等副将镇守各郡,另有满宠、娄圭、毛玠、徐璆等为谋士。

(注:刘勋是淮南地区的袁术降将,袁术在寿春覆亡前,刘勋的防区提前士气崩溃、投降了曹操,得以活命留用,继续在淮南为将。曹操收编的袁术旧部,如今还活着的,基本上也就地放在淮南镇守了)

除了上面这两拨人,剩下的文武要员,基本上都放在曹操直属的兖豫战区了。

文有荀彧、郭嘉、董昭、司马朗、司马懿(23岁,被迫跟着长兄做官,以兄长的名义出谋划策,自己假装无谋不敢拉仇恨)、蒋干、刘馥、凉茂、王思、徐弈、丁斐、卫臻……

武有夏侯惇、曹洪、许褚、乐进、刘延、史涣、王忠、陆逊(才19岁,能力还未大成)……

还有一堆本家亲戚曹休、曹真、夏侯尚、夏侯徳、夏侯恩、夏侯杰……

如果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话,曹操这边出谋划策和带兵的人都是不少的。

当然跟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同期曹操相比,这已经是人才凋零近半——

至少五子良将里有两个始终没来过曹操这儿(张辽、徐晃),于禁则是三年前吴越战役中被赵云俘虏了。袁家降曹的名将,除了张郃之外其他也都在之前损失掉了。

也就曹家夏侯家那堆宗室武将没怎么损失,至今只死了个曹纯,拉高了平均实力。综合算下来,说曹军在武将方面、比历史同期折损四成实力,这绝对不过分。

谋士方面也是一样,历史上曹操所谓的五大谋士,荀攸在刘备那儿,贾诩五年前就在刘备的登基大典上被凌迟碎剐祭天,可不就只剩仨了。其他文官凋零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

所以,曹操这是拿着只相当于历史同期六成实力的文武人才,在跟刘备死磕。

而打仗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实打实的部队兵力保障,在军队规模方面,曹操同样面临窘境,不得不临时扩军。

关东六州之地,原本分属袁、曹的时候,双方各自以三州之地养活三十万大军,还是可以做到的,加起来就是六十万。

如今丢了幽州,还有冀州被去年的兼并战争破坏了一部分,直接导致关东地区的民力能供养得起的军队上限,也从六十万跌到了五十万——

说来也巧,去年曹操对袁尚发动统一战争之前,双方的正规军老兵,也就五十万左右,一家二十五万。

只是袁曹内战中折损了六七万人,幽州军袁熙被刘备歼灭七八万,最后还有五六万是在救援幽州的易水之战中损失的,合起来才导致曹操统一关东后总兵力从五十万暴跌到三十万。

这损失的二十万人里,幽州军的军械装备是完全损失的,因为地盘都被刘备占了嘛,打扫战场的活儿都属于张飞,幽州军剩下的残破武器也就都归张飞了。

这部分损失里面,最值钱的其实是幽州军的马匹。别看袁熙兵力不多,可幽州接壤大草原,代郡、渔阳、上谷在燕山以北那部分地区都是牧区,所以袁熙的骑兵部队加上战马储备,总计竟有两万多匹。

被张飞端掉之后,这两万匹战马被俘缴获估计有一万三四,剩下的则是战损杀伤了、至少是受伤后不适合再上战场,只能转为驮畜挽畜。

当年袁绍号称巅峰时骑兵十一万众,但并州投降、吕布变节之后,袁绍临死时骑兵锐减到七八万。毕竟袁绍当年近三分之一的骑兵都是吕布派系的,吕布有大笔从鲜卑拓跋部等处的战争缴获马匹。

后来内战又消耗一万多袁军骑兵,再被张飞端掉两万,导致曹操从袁绍那儿继承到的全部骑兵,竟然不足四万人。

曹操自己原先的嫡系骑兵,是远不如北方的袁绍多的,总数也就三四万人,相当于巅峰期袁绍的四成而已。

后来昆阳之战曹军骑兵折损近万,曹纯为关羽所斩,易水之战救援幽州又折了一点,对袁统一内战也有损失,七七八八加起来,曹操的嫡系骑兵只剩两万余人。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