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新罗密使(1/2)

大唐将军烈 !凤凰山,乌骨城。

乌骨城是当年高句丽国建造在凤凰山上的一座山城,西南连接白岩城,东南连接鸭绿江水路,可以直达原高句丽国故地。

突兀的山石在秋色中巍然屹立,由低到高,平坦的路面渐渐翘起,层层叠叠的石头墙铺面而来,这里既有内墙,又有外墙。

内城和外城之间有两个瓮城,可屯兵千余人,易守难攻。虽不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但要攻破这两个瓮城却不容易。

城墙上有多处瞭望塔,瞭望塔在这里的作用不但可以观望远处的敌情,还要用于示警。白天有敌情时则点狼烟,夜间也点燃烽火。辽东这里的山城多是在山势险要、山谷宽敞、并处在交通要道上。分布地域广、数量多、规模大、建筑规制完整、技术上统一、特点突出,建筑技术高超,这些山城都是高句丽时期建造的。

此时的乌骨城城墙上插遍了无数旌旗,鼓角争鸣,不时有一队队甲士走动,大唐五万禁军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大堂内,李抱真端坐在主位上,监军韩征坐在旁边一侧,下面左右两侧站满了将军和官员,这些人低声窃窃私语议论着,大军已经到来十多天了,为什么还不渡过鸭绿江前往大同江以南准备进攻呢?

大同江流经平壤等地,大同江以北和鸭绿江以南地区都还是属于大唐所有,大将们认为把大军移动到这片区域有利于作战。

李抱真看了看左右议论的将军和官员们说道:“诸位可能都在想我们到来有十天半个月了,为何还不前王城江(即大同江)以南地区准备战事。这是因为咱们还没有准备好,鸭绿江之后,地势会变得多山地峡谷、少平地,而新罗国的关隘基本上都建在崇山峻岭之间,易守难攻,咱们禁军不善于在这种地形下作战。当初在长安的时候,本帅就想到过,想要在这一地区作战,必须要有适合这一地区作战的兵种,本帅听闻西秦有专门的山地军,专门在山地间作战,因此也从准备出征的五万将士中挑选了一万人组建成山地军,此事已经征得摄政王府和兵部的同意,经过这几个月的操练,山地军的操练颇有成效,但操练还未完成,我们还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监军韩征问道:“李大帅,本官听说西秦的新兵一般都要操练三年以上才能派上战场打仗,你临时组建的山地军才操练了不到三个月,能行吗?”

李抱真叹道:“操练的时间是短了一些,成军也的确匆忙了一些,但临时抱一抱佛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得多吧?这支山地军虽然比不上西秦段秀实将军指挥的山地军,但总比普通的禁军在这里作战的战力要强一些!”

“山地军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地势险要之处作战,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还是要用普通禁军作战!诸位将军官员们再等半个月,在这半个月之内操练军士、征集粮草辎重,做好一切准备!”

众将和官员们纷纷抱拳称是。

李抱真又说道:“我朝与新罗国发生大战还是在一百年以前,我们这一代人对当时的情况不清楚,对现在新罗国国内的情况和地形也不太了解,不过王城江以北地区还是在我国控制之下,平壤城也在我朝控制之下,且新罗国内有原高句丽和百济的旧民,我们可以找他们做向导,本帅已经派出斥候探哨潜入新罗国内探查地形和联络员高句丽以及百济旧民,想来不日就会有消息传来。现在请参军刘东林给诸位说一下新罗国的情况!”

一个中年文官站出来对所有人拱了拱手说道:“新罗国国王叫金干运,今年二十岁,权柄却掌握在太后金氏手中,近年来金干运想要亲政,但太后把握权柄不放,因此母子二人明面上一团和气,但实际上却反目成仇、争夺权柄。太后金氏毕竟掌握权柄多年,在新罗国内势力庞大,而金干运实力弱小,但却占据大义名分,因此现在谁也奈何不了谁!”

说到这里,刘东林走到地图边上,指着地图上介绍道:“新罗国有兵八万,大将上百员。全国分为九州,分别是汉州、朔州、溟州、熊州、全州、武州、尙州、良州和康州。其中前面三州是夺取的原高句丽之地、中间三州是原百济国之地,他们原有之地只有后三州!现在新罗国正在紧张的部署兵力,大部分兵力都布防在与我方可能交战之地,分别在汉州、朔州、熊州、全州和武州,其他少数兵力在后方,新罗国具体的布防情况,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这需要斥候探哨们去探查,如果这次新罗国的水师舰船屡次攻击我渔船之事是由新罗国内某些人故意所为,我相信我们可能会在新罗国获得帮助!”

监军韩征问道:“刘大人的意思是说是新罗王或者太后金氏其中的一方想要借用我国之手铲除对方?”

刘东林道:“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不过这种情况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这也说明暗中指使者为了权利已经有些失去了理智了,他引起我们的怒火,难道就不怕引狼入室?”

韩征笑道:“这种事情谁知道呢?自古以来,利欲熏心做出失去理智之人不再少数,身居高位者也是人,他们为了权利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校尉,这校尉走到大堂中间对李抱真下拜道:“启禀大帅,驻守平壤的常将军派人送来一个人,说此人是新罗王金干运的密使金敬信!”

“哦?”李抱真与韩征、刘东林等人互相看了看,这个时候新罗国居然派来密使,这是什么套路?

韩征马上问道:“金敬信官居何职?”

此章加到书签